
清智国际前沿研究洞察第4期:后疫情时代经济发展
报告分类:国际前沿研究洞察 报告类型:PDF
伴随全球新冠疫情第三个年头的结束,世界各大经济体致力于维护数字与技术主权,发展高端科技,恢复国内经济。在中美战略竞争的背景下,欧盟在数字领域的相对落后和对外依赖不仅限制了其战略自主性空间,也增加了其数字资源的安全风险。在数字领域的国际格局发生深刻变化、欧盟对数字领域的安全、发展和权力诉求日益迫切的背景下,通过“数字化转型”提升国际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战略自主便成为欧盟在下一个十年的重要目标,全球经济和科技创新呈现新的态势。
《国际前沿研究洞察》2023年第四期选取了2022-2023年发布于布鲁金斯学会(Brookings Institution)等国际知名智库和学术期刊的六篇研究报告及评论,通过整理文章概要,主要观点和发现,试图介绍后疫情时代的全球经济与科技创新的最新动态。这些文章涉及了贸易经济、国际经济合作、数字主权、人工智能等领域在全球经济和数字技术中的重要地位,以及欧盟在数字化转型问题上的道路选择和战略设计,并就重塑全球贸易体系及各国政府今后需要如何适应提出建议。
- 报告目录
- 在线阅读 立即下载
本期共分为六篇内容:
第一篇:随着全球防疫措施的逐渐开放,国际形势正面临着重组。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发布的报告尝试对美国2023年的发展趋势做出预测。该评论文章提到2023年美国需要关注的五件事:全球经济的发展,美国加强与印太地区合作,科技出口限制,基础设施和发展财政以及气候经济。文章提出明年全球经济增长可能会在持续的、尽管可能是温和的通货膨胀中放缓;与此同时,拜登政府的印度-太平洋经济繁荣框架(IPEF)将是对白宫更广泛的亚洲和经济战略的一个考验,全球基础设施仍将是拜登政府外交政策的核心内容,明年也将扩大出口管制的使用范围,在全球范围内促进对气候减缓和适应的投资。
第二篇:另一方面,美国与印度-太平洋地区国家保持紧密的联系,中国的崛起为美国维护其在印度-太平洋地区的利益和地位带来挑战。拜登政府于2022年5月提出印太经济框架,应对与中国技术产业链脱钩,发展美国多边关系。损害美国重要利益的中国行动包括使用胁迫手段来削弱美国在亚洲的联盟体系,推行单边领土要求,以及无视国际法解决国际争端。布鲁金斯学会(Brookings Institution)发布的报告结合印太经济框架提出了三大建议。
第三篇:在过去的70年中,全球贸易流量增长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其中亚太地区是促进贸易额增长的核心。美国亚洲协会政策研究所(Asian Society Policy Institute)发布的报告提出未来国际贸易需要新规则和新方法,就重塑全球贸易体系及各国政府今后需要如何适应提出建议。文章提出世贸组织成员国仍无法就气候变化、全球健康和数字化等贸易问题达成共识,缔结全面协定变得愈发困难,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影响了多边贸易体系的运作,带来新的挑战。世界贸易组织传统上是各国制定贸易规则的首选途径,但组织系统没有充分跟上技术、气候变化和供应链中断方面的进展,也没有制定规则来帮助解决日益增长的收入不平等或非市场经济国家带来的挑战。
第四篇:在国际经济合作方面,布鲁金斯学会(Brookings Institution)发布的报告指出,世界正前所未有地面临多个危机的融合:持续不断的新冠肺炎疫情、普遍存在的粮食和能源不安全、通货膨胀激增、发展筹资和主权债务危机隐现、全球经济衰退、气候危机、地缘政治危机。这些挑战反映了在一个日益相互依存的世界中多边合作与协调的不足。要成功应对众多冲击,就必须大大加强全球合作,彻底改革多边体系。
第五篇:在数字主权方面,大西洋理事会(Atlantic Council)发布的报告指出,欧盟已经通过了《数字市场法》和《数字服务法》,旨在规范网络平台的行为;《数据治理法》和《欧洲芯片法》,旨在促进欧洲在数字经济的关键要素方面的创新。由此可见欧盟正在增强其本土技术能力并建立全球治理规范。这一努力对美欧关系的经济和政治基础具有重大影响。本文章就欧洲技术主权战略的核心元素及未来进行分析,建议美国-欧盟共同制定数字科技治理方法,形成开放的全球经济。
第六篇:在人工智能方面,布鲁金斯学会(Brookings Institution)发布的报告描述了欧盟、美国和中国在数据监管和人工智能治理方面的独特立场,讨论了技术脱钩的潜在影响,分析了人工智能具体政策。随着中国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美国、欧盟日益担心全球数据流向中国,提出技术脱钩,逐渐排挤中国,加强数据主权。文章指出美国和欧盟围绕民主国家发展人工智能的人权导向方式,迈出了结成联盟的步伐,这与俄罗斯和中国等国家形成了鲜明对比。在未来几十年里,人工智能将继续彻底改变社会。然而,世界各国是否能就如何实施技术以获得最大的社会利益达成一致,仍然是个未知数。